第一,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我們需要從歷史維度,汲取兩國關系正反兩方面經驗。這50年的歷史,應放在中日兩國2000年的友好交往史、近代日本侵華70年中日關系跌入谷底以及戰后70多年向好發展的中日關系史中考察。歸根結底,和平友好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堅持中日和平友好,要發揚求同存異精神。中日歷史問題長期以來是阻礙中日關系發展的因素之一。近代史研究所數十年來從事近代中日關系史、抗日戰爭史研究,與國內學術界同仁一起在有關“南京大屠殺”“東京審判”等歷史事件的多語種資料收集和研究方面取得許多進展,史實不容污蔑。我們相信,日本絕大多數人民期待和平發展,不希望軍國主義思想復活。對于中日關系史上的認識分歧,兩國應繼續通過共同研究、學術討論增進相互了解,在求同存異、兼容并包的基礎上逐步縮小分歧。
第三,維護中日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1984年,鄧小平表示,發展中日關系要看得遠些。“第一步放到二十一世紀,還要發展到二十二世紀、二十三世紀,要永遠友好下去。這件事超過了我們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這一論述至今依然富有意義。 (杜繼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