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右傾化是日本與鄰國和解的主要障礙。其鼻祖岸信介曾任東條英機內閣通商大臣,并直接參與從中國、朝鮮強征勞工的國家決策。21世紀以來,岸信介在自民黨內的派系一直控制著自民黨的權力中樞。安倍遇刺身亡后與“統一教”關系曝光。岸信介出于反共需要,于1958年將“統一教”引入日本,創立了“國際勝共聯合”,長期相互勾結。
歷史、臺灣等重大原則問題涉及兩國關系政治基礎。在日本律師團、華僑華人和受害者遺屬共同努力下,部分強征勞工的日本企業已與受害者家屬達成庭外和解。然而,日本至今仍未通過國會決議就侵略歷史向亞洲鄰國道歉。日本政府也未就1923年東京大地震期間發生屠殺華人華僑事件、1945年“花岡事件”等道歉。日本首相直接或間接參拜靖國神社,嚴重影響與鄰國的民族和解。
1972年10月大平正芳外相在日本國會發表演說稱:“如果對照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經緯,根據這兩個宣言的意向,臺灣應該歸還中國,這是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的政府不變的見解。聯合聲明闡明的‘堅持波茨坦公報第八條的立場’這一政府的立場,正是表明了這樣的見解。” 然而,安倍晉三則宣稱“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即日美同盟有事”,并促美國放棄對臺“模糊政策”,明確表示保衛臺灣。
岸田文雄內閣的新國家安全戰略等文件,有可能對中日關系產生負面影響。日本對華民間感情也有待改善。關于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爭議,應放在日本歷史認知大框架內徹底澄清爭議,妥善處理,防止其成為未來50年中日關系的禍端! (劉江永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教授、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