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的智庫交流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越是在世界秩序和地區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時候,越是雙邊關系和相關領域合作面臨困難的時候,越是社會交往不足、雙方好感度有所下降的時候,就越需要大力推進智庫交流。
智庫交流可以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特別是在敏感時期和敏感問題上,或者官方渠道暫時不方便溝通的時候,起到互通信息、交流看法、共同尋找可行性解決方案、化解分歧、維護和推進合作的作用。很多后來落實到政策層面的理念和倡議,最早都是在智庫層面進行探索的。比如,2003年成立的“東盟+中日韓”框架下的東亞思想庫網絡(Network of East Asian Think-tanks),迄今為止仍在有效運行,為東亞合作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智庫交流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或者說甚至是比產生對策建議更為重要的所用是人與人的交流,是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相互理解、建立的友誼、是“民心相親”,是對中日友好、地區和平與合作的高度認同與努力推動,是形成的堅定維護和推進中日友好和地區合作的知識共同體。
智庫研究和交流還可以吸引和帶動年輕學者和學生關注地區動態、關注中日友好合作?,F在已經有很多雙邊和多邊的青年和學生交流平臺,比如亞洲校園(Campus Asia)、“東盟+3”的大學網絡(University Network)、中日韓青年峰會等等。在交流互動中青年人可以培養對彼此國家和人民的友好感情,對于國家間關系的發展、世界可持續安全的維護是非常寶貴。人與人之間的友好感情和相互認同是國家間關系的基礎,代表國家間關系的未來?! ?魏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