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國情各異,民主在不同國家的實踐與制度必然不盡相同,該如何看待民主制度的多樣性?11月24日,來自中國、德國、土耳其、阿根廷、意大利、南非等國的20余位學者齊聚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民主多樣性:各國制度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圍繞“各國民主制度與實踐比較研究”“多元民主和諧共存之道”兩個議題展開熱議,通過考察不同國家的民主制度與實踐經驗,深入探討了民主多樣性問題。與會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的民主理念、道路和實踐,為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多樣性提供了更豐富的內涵和可資參考的經驗。
沒有哪一種民主模式能夠通行世界
“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民主實踐豐富多彩,民主的表現形式、實現路徑不盡一致。如果在全世界強制推廣某一種民主模式,本身就不是民主的。”中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在發言中強調,一國的民主制度應服從于本國治理的政治需求和現實條件。不應該讓本國國情去適應外來民主模式,而應該是將民主的基本原理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創造性地發展出具有本國特色的民主制度。應避免將一種民主模式奉為圭臬,去評判其他民主模式。評判一國民主制度好壞的標準,應該是其在國內是否促進了人民民主、促進了良好治理。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佟德志梳理了當代西方族際民主中的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結盟民主等幾種主流模式,分析了其中的主體、程序、制度、價值等內涵,進而認為,不存在一種到處適用的西方民主模式,西方國家也會根據自身國情、針對具體問題,采取不同的民主模式,這體現著民主本身具有的多樣性。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張師偉表示,西方作為民主政治的原型提供者,并不能阻撓民主走向世界后在共同性內容層面上的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在借鑒和學習西方民主的歷史過程中實現了創新發展。這種創新根源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特殊國情,并且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為指導實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既是一種根植于中國大地的民主形態,又在民主的特殊性中包含了民主的共同性內容創新。中國由此在民主的共同性層面上作出了獨特的理論及政治貢獻,既給人類民主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也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探索各自獨特的民主道路。
“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是人民的直接作用,以及改善黨的領導、擴大黨內民主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等各種因素的共存和協同作用。”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國際法律研究所主任法比奧·馬爾切利認為,“中國人權行動計劃明確,目標之一是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暢通和拓展公民政治參與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瑪麗亞·弗朗西斯卡·斯塔亞諾認為,人類作為一個共生的關系和負責任的共同體,作為國際法的主體,不僅是國家層面,而且首先是全球層面決策的最終接受者。全球問題與國家行動之間的本體論分歧不斷質疑國家行動,這只能通過采取共同行動和國際合作來克服,不再基于國家之間的“敵對”思維,而是基于人民的“共同”意愿。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帶來的真正創新。
全過程人民民主最有效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民主制度,是多數人統治的制度,是充分反映最廣大人民意愿、充分實現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要求、充分保障最廣大人民合法權利的制度。
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羅會鈞說:“中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也是基本政治制度。這一系列的民主政治制度全面保障和促進了社會主義人權保障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其中,我國現行憲法所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涵蓋了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方面和重要內容,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它在制度上保障了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最充分有效地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和利益需求,最有效地保證了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中心副教授、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明認為,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對程序要素和實質要素的統合。從民主的程序看,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五大環節構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宏觀民主程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程序是宏觀性的民主程序,是相對于西式民主而言的,西式民主的民主程序主要體現在民主選舉的環節,即每隔幾年的國家或地方主要領導人的投票選舉。馬克思曾經揭示過這種投票選舉的本質,無非是每隔幾年在資產階級內部換個人上臺而已。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在民主選舉環節規定了相關的民主程序,而且在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環節也規定了相關的民主程序。通過對民主過程五大環節的程序進行規定,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
劉明表示,與西式民主的另一個關鍵區別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包含了很多實質性的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僅追求過程的民主性,還追求民主結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