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文明和人權緊密相連。文明多樣性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文明交流互鑒有力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有效推動了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世界因包容而豐富,文明因多樣而精彩。多彩的文明孕育了多樣的人權發展道路。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世界人權文明的內涵和實踐。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嚴重衰退等多重嚴峻挑戰。人權的實現乃至人類的共同未來,都迫切需要各國人民保持信任和團結,進一步推動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相互理解、共同進步。民間組織是代表各國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力量,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為體,應在這一進程中積極貢獻力量,在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推動完善全球人權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舉行期間,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于2021年3月11日以視頻形式舉辦主題為“文明交流互鑒與促進人權保障”的研討會,邀請部分國家的社會組織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文明多樣性背景下的人權理念”“文明對話增進人權共識”等開展討論,據此對第46屆會議相關議題提出民間組織的解決方案。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成立于1994年。作為專業性人權非政府組織和公益機構,基金會長期致力于開展人權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和教育研究,組織實施人權保障公益活動,積極助推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增進中外民間社會在人權問題上的溝通和理解,共同推動世界人權進步事業。
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成立于1981年,由中國各界知名人士、社會活動家和學者組成,宗旨是通過友好交流與對話,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成立于1925年,是德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政治基金會。遵循社會民主主義理念及基本價值觀,長期致力于廣泛開展國際交流活動,促進國際理解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