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銅川9月7日電(記者 徐錕)9月2日,記者跟隨中宣部“人權事業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聯合采訪團來到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西古村,了解當地特色扶貧加工企業。
近年來,石柱鎮西古村以規模化特色種植為重點,不斷創新,努力發展主導產業,化“土豆”為“金豆”,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脫貧致富路。

西古村有明扶貧車間(中國日報網 徐錕攝)
西古村黨總支書記童有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取經,堅持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群眾脫貧致富。堅持“支部+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生產經營模式和帶貧益貧做法,集約發展現代種植業,逐步擴大生產規模、拓寬市場渠道,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向好發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帶動全鎮上千戶群眾種植土豆3000余畝,不斷提升深加工水平,延長產業鏈條,使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有了堅實保障。

西古村有明扶貧車間內(中國日報網 徐錕攝)
“合作社提高了村里73戶貧困戶收入,戶均每年最低分紅3111元。”西古村黨支部書記童有明介紹,合作社解決了當地勞動力53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30人,月收入1800—2400元。

西古村有明扶貧車間內工人在工作(中國日報網 徐錕攝)

有明扶貧車間生產的土豆粉(中國日報網 徐錕攝)

西古村有明扶貧車間內的產品展示廳(中國日報網 徐錕攝)
未來,合作社計劃堅持脫貧攻堅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的思路,進一步擴大規模、拓寬市場渠道、延長產業鏈條,將精準扶貧同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變“輸血”為“造血”,帶領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