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尋烏9月5日訊(記者 張雪)地處贛、閩、粵三省交界處的江西贛州市尋烏縣曾是贛南山區貧困縣。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人權事業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聯合采訪活動走進尋烏縣,踐行四“力”進行多村走訪調查,切實感受尋烏脫貧攻堅的成果,在這里文化引領有方向,產業推動有力量,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景象。
文化扶貧引領有方向
”以前每天晚上吃完飯只能看電視刷手機,現在每天都要去跳2個小時廣場舞。”尋烏縣項山鄉盧屋村村民潘銀英告訴記者。

盧屋村村民潘銀英為記者展示廣場舞后開懷大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雪/攝
9月1日,記者走進江西省尋烏縣項山鄉盧屋村潘銀英家中。潘銀英因殘致貧,通過自力更生和政府幫扶,2016年實現脫貧,2016年還被評為“光榮脫貧戶”。
她告訴記者“村里沒有建設文化廣場之前,村民晚上的業務生活主要是看電視、玩手機、干農活,有了文化活動中心后,村民可以跳廣場舞、書屋看書、村史館看展覽,生活越來越豐富了,日子越來越紅火了。”
如今每天晚上的7:30到9:30,潘銀英每晚都會和20多位村民一起練習廣場舞,給生活帶來了正能量。村民們每隔兩天還會排練新舞蹈,大家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如果當晚沒學會,自己還要抽中午午睡的時間琢磨練習。現在這群村民們愛上了廣場舞這項健康又愉悅的文化活動,生活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除了廣場舞備受青睞,在盧屋村各項文化扶貧活動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記者走進項山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這里不僅有文化書屋、村史館、還開設了四點半課堂。盧屋村第一書記鐘文婷介紹,因為青壯勞動力務工,導致村里部分兒童在放學后晚飯前無人監護,為解決這部分兒童在這個時段的學習輔導及安全問題,盧屋村志愿服務站聯合項山中小學,成立志愿服務小組,每周一到周四,為兒童提供課外輔導,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文明創評等活動。圍繞“環境整治、移風易俗、敬老助弱、留守關愛、互幫互助”五大主題開展活動,立足鄉風文明建設,通過群眾評、群眾議,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創評活動。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感與獲得感,營造文明鄉風、自力更生、互幫互助爭先創優的良好村風民風。
脫貧攻堅不僅需要物質幫扶,還需要精神幫扶。項山鄉組織宣傳委員曹鵬表示,盧屋村充分發揮文化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通過文化熏陶、思想引導、典型帶動等,有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精神力量。
產業推動有力量
一瓶瓶紅彤彤火辣辣的辣椒醬給不愛吃辣的尋烏人民帶來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9月2日,記者走進尋烏縣羊角園果蔬有限公司,揭開尋烏“老干媽”——七嬸小米辣椒醬的神秘面紗。

楊運蘭介紹七嬸小米辣椒醬多款產品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雪/攝
今年57歲的楊運蘭是七嬸小米辣王的創始人,也是尋烏的“致富帶頭人”。她2013年退休后,利用自己做辣椒醬的技能,在海南創業開辦公司。2015年致富思源,響應政府號召,投資2000萬元返鄉創建尋烏縣羊角園果蔬有限公司,尋烏縣羊角園七嬸小米辣椒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如今,該公司所生產的辣椒醬在江西的市場份額達到45%左右,2019年產值達到7000萬元,為尋烏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做出了貢獻。
江西人嗜辣,紅紅的辣椒醬是飯桌上的必備美食。楊運蘭告訴記者,雖然尋烏是江西省內少見的不嗜辣的地區,她回到家鄉創業,發展種植辣椒、制作辣椒醬的產業,讓尋烏不少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這是一家集辣椒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2016年以來,該公司不斷創新扶貧服務新模式,按照“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技術指導、統一標準收購、統一品牌銷售”的模式進行服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及訂單農業,帶動尋烏農戶種植增收。
2019年公司自建種植示范基地690畝,以股份、合作、訂單聯結方式帶動基地6499畝,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帶動80個村,農戶4867戶,農戶從中增加收1700余萬元人民幣。紅紅火火的辣椒醬為農民們釀出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農戶在車間工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雪/攝
尋烏縣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來抓,按照“柑橘為主、多元發展”的路徑,依托現有臍橙、蜜桔產業基礎,引導貧困群眾科學有序恢復種植,柑橘產業總面積達24.36萬畝。積極推進產業轉型,既注重發展獼猴桃、甜柿、毛竹等周期較長、長期受益的產業,又兼顧培育投資少、見效快的蔬菜、百香果、養蜂等短平快項目,實現了長短結合、以短養長、以長促短,滾動發展、持續增收,共發展特色產業14萬畝。
2015年以來,累計發放貧困戶產業獎補資金9089.24萬元,發放“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6.0334億元、完成“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2.5億元,建立農業產業扶貧基地498個,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201個,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443人,認定扶貧產品108個,發展特色產業12.8萬畝,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產業發展全覆蓋。
2019年3月,尋烏縣以“零漏評、零錯退、滿意度99.2%”的成績,順利地通過了脫貧摘帽第三方評估。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尋烏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
全縣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尋烏縣呈現出“村莊美、產業興、民漸富、社會穩”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