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跟隨中宣部“人權事業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聯合采訪團,走進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圣源小區的照金領尚服飾社區扶貧工廠,曾經的村民穿上工服變身職業工人,大家坐在縫紉機前神情專注,雙手來回穿梭忙碌不停。

據了解,照金圣源小區是照金鎮一個較大的移民搬遷點,2019年,照金鎮因地制宜,在圣源小區建起了總建筑面積1314平方米的社區工廠,并成立陜西照金領尚服飾有限公司,確定以服飾設計制作、服裝加工銷售為主營業務。該工廠以訂單式加工為主,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現有職工45人,其中貧困群眾9人。

去年通過移民搬遷政策搬到這里的毛燕說:“以前我主要是照顧孩子,孩子上學后,在家閑著也沒啥經濟收入,因為家里有兩個孩子還有婆婆公公需要照顧,沒辦法外出打工,自從在家門口的服裝廠上班以后,老的能管上,小的也能管上,不但能照顧家里,還能增加收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社區扶貧工廠非常人性化,孩子沒人帶的時候還能帶到工廠里面。”

照金鎮圣源小區社區工廠行政副總南鵬表示:“去年9月以來,我們累計培訓貧困群眾35人次。工廠自投入運行以來對于貧困戶方面,企業盡量放寬條件讓其來此工作,目前工廠收到來自省內外的訂單很多,但是由于工人數量有限導致產量難以大幅提升,下一步將會擴大范圍進行招工,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當地政府為該廠提供了租金、水電費、物流費用的減免和優惠,并為吸納貧困勞動者提供了就業補貼。工廠招收工人時,如果經過培訓不能勝任縫制工作,則會安排其他相對簡單的工作。廠領導告訴記者:“工廠是為脫貧蓋的,招工貧困戶優先,放寬限制,什么崗位能干就干什么”。

“樂業才能安居”。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銅川市耀州區緊緊圍繞打造“企業(合作社)+工廠(車間)+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脫貧模式,充分利用易地移民搬遷安置區配建商業用房,以及村集體閑置房屋,創辦生產加工型工廠或車間積極推進社區工廠建設,實現“工廠建在家門口、掙錢就在村里頭”的帶貧效應,激發了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為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