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產影視劇百花齊放,創新不斷,但反映少數民族地區鄉村生活風貌的作品卻寥寥無幾。《楓葉紅了》就是一部反映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地區脫貧攻堅事跡的34集電視連續劇,于今年8月26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收官。據介紹,這部講述駐村第一書記韓立帶領黨員群眾幫助當地農牧民脫貧摘帽的電視劇,取得了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第四位的不俗成績。真實動人的脫貧故事、“接地氣”的表演細節成為該劇的亮點。

圖為電視劇《楓葉紅了》劇照
《楓葉紅了》電視劇拍攝基地位于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嘎查,劇中的男主角、駐村第一書記“韓立”人物原型即為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第一書記韓軍,一個“喜歡在辦公室白板上制訂詳細工作計劃”的真正的駐村書記。女主角“高娃”原型為代欽塔拉嘎查村民王金蓮,是一位靠自己的肩膀撐起一個家庭的頑強女性。談起劇中重點描繪的幾個扶貧對象:好吃懶做的包七十三、酗酒成性的白銀寶等人,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每個嘎查村都會有這么幾個不配合脫貧工作、專給駐村書記找麻煩的人,看了之后感覺特別真實。”

圖為第一書記“韓立”辦公室的白板
為最大限度還原嘎查真實生活,孫茜等主演刻意模仿當地村民“接地氣”的口音和常用詞,并虛心向蒙古婦女學習做飯。劇中出現的歌舞、娛樂場景由嘎查當地的舞蹈隊貢獻,還有大量普通村民作為劇中的群眾演員入境,爭取保留原汁原味。除了人物與故事,劇中的布景也十分貼合實際,女主角高娃的房子,就是“易地搬遷”政策施行后當地貧困戶留存的老土房。劇中民族服裝的配色、圖案都具有濃郁的蒙古族傳統刺繡特色。

圖為劇中女主角“高娃”家的房子
至于劇名為什么叫"楓葉紅了",當地影視基地的工作人員稱,劇名取自代欽塔拉蘇木的著名景點五角楓林,“更代表著咱們嘎查脫貧后紅紅火火的好日子”。借著《楓葉紅了》帶來的影響力,科右中旗計劃將這個占地15萬平方米的拍攝基地打造成特色影視村落,促進文旅產業規模化發展,帶動全村農牧民增收致富,讓“楓葉”一直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