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日訊(記者 林伊人)9月1日,熱鬧非凡的鴻安牛市迎來了又一個交易日。鴻安現代肉牛交易中心,即鴻安牛市,于今年5月1日開業,占地面積13.2萬平方米,是科右中旗首個肉牛交易市場。市場內設有800個牛交易欄,能同時容納1.5萬頭牛;1000個羊交易欄,能同時容納6萬只羊。
中宣部定點幫扶科右中旗以來,為全旗肉牛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鴻安牛市是科右中旗緊緊圍繞“做牛文章”戰略定位,加快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向打造肉牛全產業鏈發展邁出的關鍵一步。

商戶郭海玉在鴻安牛市的牛交易欄前。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9點剛過,商戶郭海玉已經賣出了13頭牛,單頭牛的成交價格在1.2萬左右。郭海玉家住代欽塔拉,養牛已經20多年了,家中有600多頭牛。他告訴記者,在鴻安牛市開業前,他都是去距家500公里的通遼市的交易市場賣牛,光是運費就要上百元。而鴻安牛市距離郭海玉家只有20公里,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鴻安牛市的建立,縮短了科右中旗和周邊農牧民的運輸路程,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風險。
鴻安牛市的大廟牛市交易結算中心內,商戶和來自全國的買家在結算窗口排起長隊。來自四川的買家趙思路已經從兩戶商家買了28頭牛。趙思路對記者說,他在北京順義養了200多頭牛,“我幾乎每個月都會來內蒙古買牛,這邊的牛品質好。” 鴻安牛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磊介紹道,大廟牛市交易結算中心為交易雙方辦理一卡通,并根據一卡通里的交易數據進行相關的補貼。通過交易中心的大數據信息,養殖場戶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品種、價格、買賣源等市場行情,促進肉牛養殖、交易收益最大化。
鴻安牛市還有一系列補貼政策。針對牛市,只要有牛進場,商戶就能拿到每頭牛30元到40元不等的補貼,以加油卡和現金的形式發放;只要買牛,買家就能領取禮品,買15頭牛以上還能參與萬元大獎的抽獎。針對羊市,買賣雙方只要達成交易,都能拿到每只羊5元的補貼,入場但沒有交易的羊每只也能有2元的補貼。目前,牛交易欄場地費仍然免費,羊交易欄一年租金600元,已經全部出租。截至8月底,牛交易2.5萬頭,羊交易26.9萬只,總交易額超5億元。

包六斤和他養的牛。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鴻安牛市建立后,可輻射科右中旗周邊500公里內有交易需求的農牧民。家住新佳木蘇木巴彥忙哈嘎查的包六斤告訴記者,他去鴻安牛市了解過行情,準備把自家的小牛犢帶到市場去賣,“那里好牛也很多,有合適的還想買”。包六斤家現在有15頭牛和40多只羊,同時還種植青貯30畝和玉米50畝,年收入高達20萬。而在2015年,他還是貧困戶,這巨大的轉變主要歸功于牛產業和巴彥忙哈嘎查的異地搬遷項目。
2016年巴彥忙哈嘎查整村搬遷,原本常年在外打工的包六斤回到嘎查,從原先的危土房搬到70平方米的新房,在產業扶持下養起了牛。2017年,巴彥忙哈嘎查對貧困戶實施了一次產業扶持,每人口每頭牛可以拿到8000元補貼,實現每人口買一頭基礎母牛;2018年,實施二次產業扶持,每人口每頭牛可以拿到5000元補貼,還為牛買了意外死亡保險。2017年,包六斤脫貧,“現在的生活不愁吃穿,我還想給兒子買套新房。”他說。

百利舸扶貧產業園內,基礎母牛正在進食飼料。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除了鴻安牛市,中宣部幫扶“做牛文章”戰略定位,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百利舸扶貧產業園引進肉牛產業。園區充分發揮肉牛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對合作社、養殖大戶技術培訓,提高科學養殖水平。目前,科右中旗肉牛存欄32.6萬頭,肉牛養殖戶達到1.4萬戶,肉牛養殖合作社達282家。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0058戶,30444人,截止2020年9月建檔立卡貧困戶8398戶,21874人,累計脫貧8311戶,25316人。五年來,貧困發生率從17.3%下降到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