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金鎮高爾塬村艾草加工廠里的員工正在卷艾條。 張一辰 攝
中新網陜西銅川9月1日電 題:陜西耀州的脫貧“路徑”:產業作支撐、樂業促安居
中新網記者 張一辰
“以前住土坯房,現在住進了樓房,還在社區扶貧工廠有了固定工作,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脫貧后,就希望能多掙點錢,也希望兒子學業有成。”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圣源小區社區工廠員工張愛云表示。
1日,中宣部“人權事業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聯合采訪團走進陜西銅川耀州區,對照金、關莊、廟灣等地多方面多角度進行采訪,并向外界講述耀州脫貧發展成效及脫貧治本之策。
圣源小區是照金鎮一個較大的移民搬遷點,該小區于2019年建起社區工廠,并成立陜西照金領尚服飾有限公司,確定以服飾設計制作、服裝加工銷售為主營業務。當年9月,工廠正式投入運營,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
“老大(兒子)在西安上學,老二(女兒)上幼兒園都需要支出費用,我每個月的工資大概兩千元左右,老公在附近打零工收入跟我差不多,雖然生活上仍略為緊張,但比以前種地強多了。”張愛云說。
照金鎮圣源小區社區工廠行政副總南鵬表示,工廠自投入運行以來培訓技術員工近40人次,對于貧困戶方面企業盡量放寬條件讓其來此工作,目前工廠收到來自省內外的訂單很多,但是由于工人數量有限導致產量難以大幅提升,下一步將會擴大范圍進行招工。
與張愛云從事的服裝加工不同,同在照金鎮的張彩存則是每日與艾草打交道。“在扶貧工廠,一天能卷一千多卷艾條,一個月收入兩千多元錢,生活上基本夠用了。”
據了解,張彩存所在的銅川照金潤澤源中醫健康產業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中醫類高科技企業,在照金鎮建立了艾草加工扶貧工廠,目前該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貧困戶種植艾草,扶貧工廠也為周邊的村民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照金鎮圣源小區社區工廠里的員工正在進行服裝加工。 張一辰 攝
該公司負責人許江南表示,通過對當地100多戶貧困戶種植的500多畝艾草進行收購、工廠租金分紅、工廠提供就業崗位、蘇陜扶貧資金等多項舉措,對當地貧困戶給予幫扶。“只有真正讓貧困戶受益,產業在當地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銅川市耀州區圍繞打造“企業(合作社)+工廠(車間)+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脫貧模式,積極推進社區工廠建設,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動力,為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以前種莊稼,風吹日曬,現在在工廠上班,環境更好,收入也更高一些,只要我在這里繼續好好干,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張彩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