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主辦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疫情防控中的國際合作”國際視頻研討會18日召開。來自中國、瑞典、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及相關國際組織近30位人權領域的學者和官員,圍繞“人權視野下對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的域外實踐”等話題進行研討交流。
此次會議中,來自中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多位專家,分享了在“國家人權機構與新冠疫情”“疫情防控中的國際合作和國際法價值”“文化在疫情防控國際合作中的作用”等議題方面的觀點。他們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人權保護帶來多方面負面影響,國際社會應當摒棄偏見和歧視并加強合作。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弗洛朗絲教授分享了歐洲理事會在疫情中的相關做法,并對中國政府努力與國際社會合作抗擊疫情的做法表示贊賞。國際人權法專家布萊恩·伯德金教授認為,國際合作符合國際法價值理念,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應當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表示,在當前世界各國均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挑戰背景下,各國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國際團結與合作,更好地實現和保障人權。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志鵬教授說,疫情不分國界,國際社會應在信息協同、管控協同、科技協同、理念協同四方面共同合作抵抗疫情造成的風險。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萬洪教授對中國抗疫行動中的文化因素進行分析,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權和生命權。因文化因素產生的共情,也有助于構建平等、寬容的國際抗疫合作氛圍。
據悉,本次研討會是“全球疫情防控與人權保障”系列國際視頻研討會的第二場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