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8日,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南大學、武漢大學共同主辦的“跨文化視角下的國際人權機制”國際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來自荷蘭、英國、南非、肯尼亞、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卡塔爾、喀麥隆、布隆迪、烏干達、坦桑尼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國內有關高校、研究機構的70余位人權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萬鄂湘給研討會致賀信。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門立軍,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馮潔菡,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跨文化人權研究中心主任、烏得勒支大學教授湯姆•茲瓦特,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伍海泉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琰文出席會議。開幕式由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副院長毛俊響主持。
萬鄂湘在賀信中表示,中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理與具體國情相結合,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始終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各項權利,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豐富了人類文明多樣性。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實際行動推動國際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本次國際研討會積極關注國際人權機制改革與建設,立足跨文化視角,倡導發展中國家的積極作為,對于推動構建公正合理包容的國際人權治理體系,促進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門立軍在致辭中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情況,指出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中國人權事業實現歷史性飛躍。他表示,中國是全球人權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同,為建設更加美好世界、完善國際人權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國際人權機制與全球人權治理”、“全球人權治理中的若干重要問題”、“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