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王海(左)和烏日娜在馬房外遛馬。(新華網 曹楨攝)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日電(曹楨)八月是內蒙古草原的旅游旺季,位于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以下簡稱“科右中旗”)的圖什業圖賽馬場,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光臨,每天都有賽馬在跑道奔馳,全國各地的劇組也常常在這里駐扎。但是,賽馬場的人聲鼎沸和一對父女無關,他們的熱鬧,是8號馬房的36匹純血馬。
45歲的王海,是馬場的練馬師,22歲的女兒烏日娜是他的助理,也是他的徒弟。父女倆負責8號馬房所有馬匹的日常訓練和照料。
每天早晨6點上班,給36匹馬分別制定訓練計劃;6點30分,騎師按照訓練計劃訓練馬匹;9點,給訓練結束的馬匹洗澡;10點,馬匹回到馬廄,給它們一一喂食草料。
到了下午,這些工作再進行一遍,還要牽著它們去泳池里游兩圈。
看似循環往復的工作,是父女倆最大的樂趣。和爸爸比起來,烏日娜對這些馬匹更加寵溺。進入馬場5年,馬是她最親密的朋友,洗澡時抖落的水花、噗噗響起的鼻息,在她看來,都是在向她表達情感。工作之余,烏日娜也還是和馬在一起,給它們“修剪”一下劉海,或者護理一下皮毛。
每匹馬都有它的脾氣,相處久了,都被練馬師摸準了。烏日娜最喜歡的“過江龍”很溫順,比它年齡小一點的“光合谷”則甚是調皮,怎樣訓練他們,王海沒有什么理論,全靠經驗。
王海是土生土長的蒙古族牧民,在馬背上長大。如何“教育”一匹馬,在王海看來非常簡單。哪匹馬情緒低落了,哪匹馬身體有恙,王海摸一摸馬背就能看出來,當天的訓練計劃就要隨著馬匹的狀態及時調整。依據是什么?他說不出來,全憑感覺。
烏日娜4歲時,就被爸爸抱上了馬背,很快她就能騎著家里的蒙古馬在草原上奔跑。剛來到馬場,烏日娜的心愿是做一名騎師,爸爸媽媽擔心她摔傷,堅決不同意,于是跟著爸爸成為一名助理練馬師。在馬場,有時趁爸媽不注意,烏日娜會偷偷牽一匹純血馬跑一圈,純血馬的速度,是蒙古馬的好幾倍。目前馬場還沒有女練馬師,如果做不成騎師,烏日娜希望自己能早日“出師”,成為第一位女練馬師。
8號馬房有8匹馬在比賽中得過獎,獎金也有練馬師的一份。自己訓練的馬能得獎,王海和烏日娜都很自豪,但他們從來不會厚此薄彼,在他們眼中,每一匹馬都是心頭愛。
.jpg)
王海和烏日娜在馬房查看馬匹情況。(新華網 曹楨攝)
.jpg)
“過江龍”是和烏日娜相處時間最長的一匹馬,烏日娜和它非常親近。(新華網 曹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