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贛州8月2日電 (吳鵬泉)“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搬出來,現在趕上好時候啦!”8月1日,在江西贛州尋烏縣長寧鎮強國社區,54歲的王昌財看著明亮的房屋、現代化的家電,黝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就在僅僅一年前,王昌財的家還是簡陋破舊的瓦片房,距離縣城有幾十公里遠。“那是上百年的老房子,一到雨天就漏水,采光也不好。”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王昌財一家住上了新樓房。
.jpg)
孩子們在尋烏縣長寧鎮強國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內看書。 吳鵬泉 攝
作為邊遠山區縣,“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是江西尋烏縣地形地貌的真實寫照。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問題,該縣選擇縣城黃金地段,采取EPC模式建設移民進城安置點,對貧困移民搬遷對象全部實行集中安置。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從家里到村委會都有10里路,需要買生活品的時候才會想著出來……”說起邊遠山區的貧苦,之前住在尋烏縣桂竹帽鎮華星村的何德盛顯得苦上心頭,“折騰”的出行讓他們一家在生活方方面面都頗為不便。
現年50歲何德盛從事泥水工工作已有六年多了。“以前住在村里,出門做事路途遠,接的活不多,一個月1000多塊錢。”在他看來,搬才是最好的“出路”,“現在接的活多了,一個月差不多有四、五千,對這里的居住環境我特別滿意。”
王昌財和何德盛現居住的強國社區依山而建,一棟棟嶄新的樓房錯落有致,新修的水泥路蜿蜒而上。走進社區,不少老人帶著小孩在樓下玩耍。
據尋烏縣長寧鎮黨委組織委員劉萬輝介紹,強國社區是該縣新建設的一個移民社區,轄區內有一期、四期、五期3個移民安置區,共安置搬遷移民846戶3742人。
江西尋烏官方稱,該縣通過“拉網式”入戶調查,摸清貧困戶家庭情況、搬遷意愿和發展需求。根據貧困戶實際搬遷需要和每戶人口規模,按人均25平方米的標準,設計50至150平方米的多種戶型,做到搬遷需求和建房規劃相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還加大對搬遷對象的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免費提供職業介紹服務,自主創業的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優先扶助其子女免學雜費就讀職高、求職創業補助,優先幫扶搬遷對象在工業園區、物流園、產業園、扶貧車間、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和公益性崗位就近就業等。
數據顯示,江西尋烏目前已有223戶425人通過勞務輸出實現了穩定收入,月工資在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