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78歲的周舉花老人,一生嫁了兩次,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女,50多歲以后一人生活至今,幾十年時光獨自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城市中生活,她從未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更沒有兒孫繞膝的幸福。到了古稀之年,行動愈加遲緩不便,因白內障導致的視力模糊讓她每次出門下樓買菜,都要小心翼翼的踏下六層樓的每一層階梯。日漸模糊的視力這讓她原本艱難的生活更加辛苦,她渴望溫暖的關懷,更渴望看見清晰世界。
2015年末,一份來自慈善機構的捐贈,幫老人實現了晚年夢想,為老人點亮生活的希望。
一場愛心工程,一通熱心電話,一片孝心傳揚
2015年10月的某天,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養安享公益基金的志愿者接到一個來自長春同光路東社區魏書記的熱心電話,說社區內有一位貧困孤寡老人,無兒無女,沒有退休金僅靠低保金維持生活。身患多病,需要常年就醫購藥,近幾年因白內障視力急劇下降,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生活更加沒有安全保障。
老人渴望眼睛能變得清晰,但面對高額的白內障治療費用,這些希望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平日已經得到社區和愛心人士的更多幫助,老人不希望自己增加他們的負擔。但這一切還是被社區的工作人員記在心里。
因為不久前在同街道的其他社區看到一個養老公益慈善機構宣傳的“貧困白內障老人復明行動”愛心工程,同光路東社區的魏書記幾經周轉找到養安享公益基金的熱線電話。
接到社區魏書記的電話后,養安享公益基金志愿者走訪核實,看到老人破舊有些簡陋的房屋,孤獨的身影、蹣跚遲疑的腳步和因皮膚病嚴重脫皮的雙手,志愿者心里一陣酸疼,沒有兒女關懷照顧,志愿者更愿意做她的兒女盡孝心,立即通過網絡平臺向網友號召捐贈,為老人籌集3000元治療基金,并聯系愛爾眼科醫院安排老人進行白內障治療手術。
點點愛心,傳揚孝道,為老人點亮生活希望
11月5日養安享公益基金安排周舉花老人住院準備白內障治療手術。養安享公益基金的志愿者在手術的前一天陪著老人檢查,為老人買午飯晚飯,水果和藥品,并耐心的陪在老人身邊,和老人說說話,聽老人講講過去的故事。
周舉花老人是一個很有內涵的老人,休息的時候非常愿意給志愿者講歷史和故事。在志愿者們的陪伴下,老人一天笑容不減,心態也很輕松,安心的接受第二天眼部手術,手術后精神狀態也特別好,非常期待眼睛能清晰看到這個世界的時刻。老人說,她很幸福,因為有這么多人的關懷和關愛。
養安享公益基金是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為幫扶老人而設立的專項基金。周舉花老人是養安享公益基金開展的“貧困白內障老人復明行動”所幫扶的第一位老人,日后將為更多貧困老人伸出援手、提供幫助,讓更多的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享。同時也希望各界人士熱心關注貧困白內障老人,為他們點亮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