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會場 (攝影:王金玉)
以史為鑒 珍愛和平 維護人權
第二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12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是“以史為鑒、珍愛和平、維護人權”。來自中國、俄羅斯、法國、烏克蘭、比利時、以色列、巴西、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等戰爭類博物館、紀念館負責人和代表,以及我國從事二戰史、抗戰史研究的專家學者100多人出席了研討會。
12月13日是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本屆研討會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和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啟示、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是各國共同責任”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代表們普遍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少數國家妄圖否認侵略歷史、挑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大背景下召開本次會議,對于維護世界和平、捍衛人權,反擊否定二戰勝利成果的逆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崔玉英,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偉等出席開幕式。黃孟復在致辭中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必須牢記沉痛的歷史教訓,對錯誤、反動的歷史觀保持高度警覺,堅決反對任何否認、美化侵略戰爭的無恥言行,毫不動搖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他希望各國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在強化歷史認知、弘揚和平文化、開展人權教育、加強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崔玉英在致辭中首先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情況。她進一步指出,戰爭是人類最可怕的災難。維護世界和平和人權,必須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當今戰后國際秩序的發展走向,事關人類的和平與安寧、福祉與存亡,我們一定要密切關注,準確把握。明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國際社會應以此為契機,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李偉在致辭中說,法西斯侵略戰爭對文明和和諧造成的浩劫觸目驚心、罄竹難書,利用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開展關愛人權、維護和平等相關內容的宣傳教育,十分必要,意義重大。以文博工作來倡導和平發展、促進人權進步,是文博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中心紀念館副館長維克多•斯克里亞賓和法國岡城二戰紀念館公共關系部主任弗蘭克•穆蘭也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們表示,在即將迎來二戰勝利70周年的重要時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中國召開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意義非同尋常。通過此次會議,可以進一步啟發各國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從歷史、和平與人權高度深刻反思二戰的歷史教訓。
討論中,與會的各國博物館、紀念館代表踴躍發言,盛贊會議為各國同行探討戰爭與人權關系提供了重要平臺。以色列亞德瓦謝姆大屠殺紀念館國際義士部主任施泰因菲爾德女士說,猶太人在二戰中遭受的災難和中國一樣深重,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戰爭帶來的人權災難。日本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教授出口雅久指出,立命館大學中“立命”之意就是珍愛生命、保護人權、反對戰爭。戰爭是對人權最嚴重的侵害,維護和平就是保障人權。
我國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井陘礦區萬人坑紀念館、侵華日軍細菌戰義烏紀念館等單位的代表用大量館藏文物、展品和證人、證言,強烈指證和控訴侵華日軍犯下的慘絕人寰、駭人聽聞的野蠻血腥罪行,呼吁各國文博同行堅決維護史實,恪守正義、捍衛人權。代表們還認真研討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等場所開展人權教育和正確歷史觀教育等問題。
會議期間,代表們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事變舊址。一些代表還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聯盟、創辦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信息資料共享平臺等倡議,受到熱烈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