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孟復在第二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上致辭市 攝影:焦非
在 第 二 屆 人 權 文 博 國 際 研 討 會 上 的 致 辭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黃孟復
2014年12月9日 北京
尊敬的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同遠道而來的各國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的朋友在北京相聚。首先,我代表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第二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祝賀!
自2009年首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召開以來,各國同行圍繞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在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與人權教育中的作用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討,取得了新的成果。本次會議將交流和研究這些成果,深入探討反對戰爭與維護人權的問題,實現“以史為鑒、珍愛和平、維護人權”的會議宗旨。
64年前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是聯合國關于人權問題的第一個專門文件,推動這個文件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省。二戰期間,到處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人類遭到空前浩劫,人權被無情地踐踏。為了避免這樣的悲慘歷史重演,聯合國在1948年12月10日發表了《世界人權宣言》。明天就是世界人權日,它喚起了我們對慘痛歷史的回憶和對人權理想的追求。
即將到來的12月13日,在我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將舉行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侵華日軍在南京對中國同胞實施了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此時此刻,我們召開第二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正是基于對戰爭的深刻批判、對和平的珍愛,以及對人權的渴求這一堅定的信念。通過本次會議,將促使我們進一步深刻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和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影響,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貢獻,宣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讓大家共同珍愛和平,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如何更好地借鑒歷史經驗,牢記沉痛的歷史教訓,對錯誤、反動的歷史觀保持高度警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愿借此機會,談幾點看法。
一、反對戰爭和暴力沖突,共同維護人權。人類的歷史,是一部充滿戰爭的歷史。從公元前3200年到現在的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里,世界上有記載的各種不同規模的戰爭14500余次,共造成36億4千萬人死亡,平均每年有70萬人死于戰火。距離我們最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浩劫,中國人民對這場戰爭帶來的人權災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日本法
西斯鐵蹄下,中國大地到處是人間地獄,城市遭到轟炸,村莊遭到焚毀,父老兄弟遭到屠殺,母親姐妹遭到蹂躪。抗戰時期,中國軍民傷亡多達3500萬人。世界上一切有正義感和良知的人們都不應該忘記這段悲慘的歷史。
我認為,生命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如果人的生命權喪失了,其它一切權利都無從談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是正義的戰爭還是非正義的戰爭都會對人權造成巨大破壞,區別僅僅在于正義的戰爭本質上是維護和保障人權,而非正義的戰爭本質上就是無視和踐踏人權,我們堅決反對任何非正義的戰爭。二戰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從這場戰爭中汲取慘痛的教訓,有人至今還在美化侵略戰爭,為當年的法西斯侵略者招魂。我們要高度警惕這股“逆流”,堅決反對任何為戰爭張目的無恥言行,毫不動搖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不懈努力。
二、謀求共同發展,夯實人權事業發展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的偉大斗爭風起云涌,上百個原殖民地、附屬國贏得了獨立,十幾億人獲得了民族解放,從而為實現人類的基本人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這一歷史進步潮流中最具世界意義的成果。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權事業也實現了歷史性發展。中國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莊嚴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人權事業的發展,使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益得到切實保障,譜寫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當前,世界各國的發展步伐不盡一致,一些國家和經濟體面臨比較多的困難,沒有他們的發展,世界經濟的發展就不可持續。我們呼吁國際社會尊重發展中國家和經濟體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加強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加大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努力消除貧困,促進發展。
三、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在促進人權事業中的獨特作用。各國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真實記載歷史,承載著利用歷史教育人民、啟迪良知的重要責任,在促進人權事業中的作用是獨特的、多方面的。一是強化歷史認知。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青少年培養成熱愛和平、堅持正義的國家主人,是各類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義不容辭的職責。要堅持以史育人,運用展覽、講座、研討等多種方式,進行歷史知識及和平教育,引導國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人權觀。二是弘揚和平文化。各類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不僅是展覽場所,更是以文化形式傳播文明、倡導和平理念的重要載體。要把館內展覽與館外活動結合起來,到社區、學校舉辦各種活動,傳播史實真相,把普通的歷史課教學逐步升華為文化傳播形態,開展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和平文化教育。三是開展人權教育。各類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要大力倡導和平與人權,利用文博場所宣傳人權理念,揭露戰爭罪惡,形象展示戰爭對人權的嚴重摧殘,頌揚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巨大貢獻,讓維護和平與發展人權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四是加強交流合作。各國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同行具有開展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的良好條件。要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分享利用紀念館、博物館等進行人權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增進歷史共識,融合情感,加深友誼,為世界的和平、繁榮與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慘烈歷史警示我們要時刻警惕戰爭和暴力沖突的幽靈卷土重來。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將與各國博物館、紀念館的同行一道,積極努力,為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繼續作出不懈的努力。
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嘉賓在北京期間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